[新华网]张杰:把追求科学和真理当做终身事业和信念
听上海交大校长张杰为本科生授课
 

   “听说今天校长会来授课”,10日清早,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一间教室里挤满了前来慕名而来的学生,教室外走廊都成了课堂。

    张杰此次为新生上课的题目是《物理学:传统与文化》,与传统课程不同,他没有从物理学的定义等基本内容讲起,而是给同学们讲了两个让他感触很深的故事。

   “物理毕业生为何不愿意做物理?”

    第一个故事关于“热爱”。2007年,张杰和物理系毕业生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毕业去向。让张杰感到非常震撼,甚至有些沮丧的是,选择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比例并不高。“学物理的学生为什么毕业后不愿意做物理?”张杰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张杰从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同学们非常喜欢的授课老师有一个特点——他们无不把对专业、对学科的热爱传递给学生。因此,张杰提出大力加强本科教学的举措,院士、教授齐齐踏上本科生的讲台,让新同学从一接触课程,就“爱”上这门课。

    第二个故事关于“激情”。77、78级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归结他们成功的原因时,张杰提到“那个时候,他们连像样的课本、讲义都没有,资源非常匮乏,条件并没有现在好,老师们把对科学、对知识的激情和追求传递给了学生”。张杰强调,“正是这种对真理执着的追求和追逐梦想的激情,成就了他们的未来。”

    张杰告诉新生,学习任何一门科学,只有热爱它,才能真正的学好它。作为大学老师,不仅仅要传递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传递对真理和科学的激情与信念。“这样才能让同学们由衷地热爱”。

    重温大师的那些事

    从三大行星定律到牛顿三大定律,从牛顿力学到量子力学……张杰从引领人类发展进步的著名物理定律入手,带同学们走进一幅幅物理学神秘而美好的画卷中,让同学们明白物理学是朝着人类认识的极限而发展。

    张杰为同学们讲述爱因斯坦的故事,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相对论是如何产生的。张杰从哲学上人类认识的无限性谈开来,讲述了关于夸克的实验,告诉同学们:实验虽然失败了,但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哲学取得飞跃。

    从物理学的历史画卷中走出来,同学们又被带入张校长所描绘的未来蓝图中。张杰引用R.P.Feynman的话来告诉同学们物理学的本质。张杰说,物理学对其他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引领着人类的未来,大家不仅要从物理学家那里学到知识,还要学会他们思维的方法和物理哲学观。

    张杰转引爱因斯坦1918年在普朗克60岁生日聚会上的演讲《探索的动机》,告诉同学们“学习科学的三层境界”。

    有很多人学习科学,是把科学当作一块“敲门砖”。这是第一种境界,也是最低的一种境界。同样,还有很多人把科学当作谋生的职业或工作,科学成了他们的“衣食饭钵”,这是第二种境界。张杰最希望同学们做到的是“第三种境界”,那就是把学习科学当作终身热爱的事业和信念。

    学生和校长间的思维碰撞

    听完张杰的讲授,同学们纷纷就物理学前沿专业问题以及物理与文化等话题,展开精彩的讨论。一堂课下来,同学们接连举手提问,与张校长一起探讨了十几个问题。“太阳的磁场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激光因素等于例子体?”“如果磁场比较微弱的情况下,还可以观察到吗?”“物理实验能做出最大的磁场是多少?”“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有什么区别?实验物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张校长都一一作了详细的生动解答。

    一位人文学院的同学与张校长探讨物理与文化、物理与哲学的关系,张杰回答说:“物理学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很多理论都和物理学的发展直接相关。”张杰说,物理与文化的关系更加密切,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无论是激光,还是其他仪器,都是文化的载体。物理学对文化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物理系2012级刘允升告诉记者,张校长的授课展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让自己对科学萌生了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思考,“这是我进入大学,接触科学的第一堂课,张校长让我更坚定对科学的热爱,树立了学术和研究的目标和信心。”2012级新生姚瑶说:“张校长在课堂上讲述他们那时的老师如何把学习的热情传递给他们。现在张校长又把他的热情传递给了我们。”

原文:把追求科学和真理当做终身事业和信念——听上海交大校长张杰为本科生授课

版权所有:2017年 上海交通大学党政办公室 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沪交ICP备20180221

技术支持: 上海维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