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质量与服务建设”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小型学术研讨会在沪举办

 

2020年10月22日 责任编辑:袁捷

 

10月22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小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召开。本次研讨会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质量与服务建设”为主题,贯穿前期调研、现场报告、专题讨论等形式,从期刊质量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及数字出版传播技术革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朱邦芬,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申金升,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副主任楼伟,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科技期刊处处长刘荣,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有科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钱九红,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社长、出版社社长陈斌等30余位领导、期刊社社长、优秀科技期刊的主编和编辑部主任以及期刊出版机构专家们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谈毅主持。

01.jpg

本次研讨会全体现场参会人员

服务建设理论与策略研究,期刊发展明方向

 
 

02.jpg

朱邦芬以“提高科技期刊质量是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之本”为题做了会议报告。他指出,目前期刊发展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是:提高期刊质量、加强学术诚信、培育世界一流。世界一流期刊从内涵来讲,是能够刊登世界一流科研成果的载体,而且必须是能够持续、集中的刊登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学术论文;从影响力来讲,发表的论文能够引领所在领域,甚至对社会发展、人类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是总体进步较快,但期刊发展比不上科研发展的步伐,并且目前还没有公认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升科技期刊的质量,最主要的是提高内容质量,这是科技期刊界共同的任务。维护科研诚信对促进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是期刊的生命线。中国科技期刊的特殊使命是为中国科学家获得世界科学大奖做出贡献。

03.jpg

针对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的协同发展策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研究中心期刊出版运营总监初景利认为,首先,两者的定位不同。中文的科技期刊是国内学术交流主导,英文的科技期刊是国际学术交流的主导。中文科技期刊基于中国国情,服务于中国读者,致力于中国的独特需要。英文科技期刊则体现了我国的发展战略,可以体现负责任大国的文化自信。想要缩短中国期刊与国外期刊的差距,需要提高稿件质量,提升期刊平台影响力,把握好同行评议,增强市场运作能力。对于中国中英文科技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明确中英文科技期刊的不同地位与建设意义,充分认识我们期刊发展中的困境,了解中国中文科技期刊与英文科技期刊的不同发展模式,学习和借鉴国外科技期刊。从资源汇聚能力、内容质量控制能力、学术规范能力、编辑专业发展能力、集群发展能力、编辑出版能力、知识服务能力、数字传播能力、学术互动能力、社会影响能力等十个方面全面提升中国中英文科技期刊的办刊能力。

04.jpg

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盛华对数字出版新技术提升期刊服务能力及传播影响力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于提升期刊服务能力,应从提高出版实效性、增强论文形式多元化、培养自主化的高效媒体融合能力、聚焦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入手。期刊的网站和平台会从不同角度对论文进行多维度展示,打破原有的出版模式,从原本的定时发布转变为及时发布,从被动传播变成主动传播。论文表现形式的视频化、音频化与图片化也增强了论文传播的多样性与可读性。微信公众号的使用使作者群体成为期刊的黏性群体,可以及时跟进最新的文章内容,使作者群体可以参与文章传播,增强作者积极性。另外,基于邮件和微信的精准推送,也有助于文章的宣传和推广。数字出版、数字发布和数字传播体现出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前景,也响应了国家对期刊发展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的总要求。

服务建设实践分享交流,质量提升划重点

 
 
 

05.jpg

丁奎岭作题为“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实践”的报告。他简要介绍了交大学科发展及期刊现状,期刊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随后,通过介绍交大开设期刊“十四五”专项规划、将办刊与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大专项”建设相结合,发挥期刊协同育人作用等方面从高校视角进行了办刊实践的解读。此外,他还从个人参与或担任主编的期刊出发,强调了编委影响力、编辑业务能力、数字平台应用等对于期刊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高校期刊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每一个一流学科不一定要有一流学术期刊,但是一流学术期刊必定依托于一流学科”。

06_副本.jpg

9月24日,《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在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发布。书中指出,中国科技期刊在国内外影响力逐步提升,李军分享了从《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看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从数据来看,中国作者是全球大稿源,但是中国的SCI期刊国际作者是小稿源。我国科技期刊仍然存在小散弱的问题,属地分散、出版单位自负盈亏及总体体量偏小。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改变,推动集约化建设,集中精力办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资源办大事。同时,还要意识到,一流期刊决定了中国期刊能够走多高,能够走多远,但是普通期刊决定了中国期刊能走多稳,能走多实。新一代的期刊人要清醒认识到,一流期刊和普通期刊的不同任务和不同的使命,特别是不一样的担当。

07.jpg

张铁明以“高校一流科技期刊质量与服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题进行了分享。首先,张铁明对目前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简单介绍。之后,对于期刊质量和服务的要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高校期刊在期刊质量和服务建设方面要聚焦于如何吸引国际一流的学者,把一流的学术成果,在我们的期刊上发表,要产生甚至超出预期的学术价值。对于构建学术共同体来说,提供良好的期刊服务,也是吸引高质量研究论文的关键。最后,张铁明对7本特色鲜明的高校主办期刊典型进行了逐一分析。总体来看,一流科技期刊质量与服务建设有其内在存在规律和基本遵循,但没有定式,建设一流期刊要回归初心,充分挖掘各类资源,打造学术信誉与品牌,最终形成学术话语权。

08.jpg

09.jpg

10.jpg

11.jpg

下午,结合各位专家的报告及分享,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蔡云泽主持了自由讨论。与会代表分别就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内容质量、编校质量、传播质量建设,专业化办刊人才队伍建设路径,如何更好地服务作者、读者、审者、大众等以及数字出版传播技术革新四个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当前是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增强及科研产出的量质齐升为期刊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科技革命和技术革新则为期刊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必须系统谋划、精准发力、突出重点、深耕细作,构建服务有力、开放创新、协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

最后,刘荣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她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会以期刊质量和服务建设为着力点,与会专家围绕当前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采取的新举措进行了充分交流、凝聚共识,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了新鲜的理论依据及经验分享,对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的热情承办表示感谢。

此次会议的举办,是上海交通大学期刊建设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自成为学校直属单位以来,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积极探索高校办刊模式,提高办刊服务质量,分类施策指导期刊发展;发挥期刊立德树人作用,全方位助力学校学科建设和“双一流”发展。

 

 

 

 

张乐钰
管骅
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

版权所有:2017年 上海交通大学党政办公室 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沪交ICP备20180221

技术支持: 上海维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