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交大之道

——在建校118周年校庆大会上的演讲

校长 张杰

2014年4月12日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全体交大人:

  大家好!今天我们欢聚于此,庆祝一所伟大的大学118岁生日。

  一所大学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始终秉承大学精神,坚持真理,以其特有的创新追求,引领国家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交通大学自创立之日起,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

  一百二十年前,甲午战败,中华民族遭遇“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盛公宣怀抱定“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之宏愿,奏立南洋公学,是为“近代中国新式教育有系统组织之肇端”。创校伊始,首开师范院,继设中上两院,创特班,遣留学,设译院,创“小学-中学-大学”之完整教育体系,成为中国近代分级教育制度的起始。

  20世纪初,唐公文治执掌校务,为应对实业人才奇缺的困局,他首立工科,创设管科,同时参照西方名校,引国外原版教材、揽外籍专家教师,造就与欧美颉颃争胜的“具一等品行的一等人才”。自二三十年代起,学校顺应科学与工程结合的趋势,突破单一的工科办学模式,扩充为“理、工、管”结合的综合性大学,被誉为早期交大发展的“黄金时代”,成就“东方MIT”之美名。彼时的交通大学,治校严谨,学风蔚然,人才辈出,培养出以江泽民、钱学森、陆定一、汪道涵、吴文俊、徐光宪、蔡锷、黄炎培、李叔同、邹韬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卓越人才。

  建国之初,院系调整,交大数学、物理、化学、管理、化工、土木、航空、纺织、水利、电讯等主力学科悉数调出,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贡献巨大。仅过四年,又逢西迁,为服务国家大局,交大人捡拾行囊,以大无畏的的英勇气概和拓荒者的奋斗精神,义无反顾,奔赴大西北。六七十年代,为应对美苏霸权威胁,交大人知难而上,服务国防,新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核潜艇、第一代战斗机、第一艘万吨轮……均烙交大印迹,彰显交大校友智慧。改革开放伊始,万象复苏,交大敢为天下先,破除僵化思想,首出国门、首受捐赠、首改体制、首建新校区,开全国之先河,创改革之新风!

  1996年,百年校庆之际,1947届校友江泽民学长提出把交大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期望,自此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交大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率先进入“211、985工程”,与原上海农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并大力发展空天、核电、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和交叉学科,完成了现代化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近十年来,交大继续锐意改革,内涵发展,追求卓越,,完成闵行战略转移,倡导“问题导向”的科学研究,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将交大至于世界一流的参照系中,广揽全球硕学名师,完善大学治理结构,走中国特色之路、世界一流之梦,渐行渐明!

  “立国之要,以教育为命根,必学术日新,而国家乃有振新之望,此必然之理。”交通大学应“维新变法”图强的需要而生,因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而兴,以“敢为人先”的创举而重新崛起。百十年来,在交大人身上总有一种精神在涌动,那是一种受命于危难挺身而出的不屈精神;是一种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的实干精神;更加重要的是一种引领潮流、与日俱进的创新精神。岁月流转、薪火传承,这种创新基因已深深融入交大血脉,指引交大人不断攻坚克难,成就了跨越三个世纪的荣耀与辉煌!

  大学兴则国兴,大学强则国强。大学之于社会的根本生命力就在于创新。作为知识创新的高地,大学的人文精神和学术追求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面对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交通大学理应辉煌再启,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和动力源泉。有基于此,交通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构筑卓越的三大创新体系。其一,要建成创新人才的成长体系,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其二,要建成科学技术创新的体系,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科技,输出新成果。其三,尤为重要的是建成创新思想和文化的体系,坚守理想,引领风尚。交通大学的一流之梦,就是要建成卓越的三大创新体系,既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实现学校自身的进步。

  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今天,交通大学在逐梦之路上已渐入佳境,世界一流的轮廓已清晰可见。

  ——“人才者,国家之命根也;学堂者,又人才之命根也。”学校筑巢引凤,四方纳才,搭建人才成长阶梯,一大批已在海外引领世界新思想新科技的大师学者全职加盟,剑指一流的“人才金字塔”日益完备,“近者悦,远者来”的学术圣地浸明浸昌。

  ——“天下之所仰赖者,非学生而谁赖?”今日的交大学子们徜徉在“崇尚真理,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中,与大师巨擘思想碰撞、教学相长,在被誉为“全世界最聪明人”的ACM竞赛、“挑战杯”等大赛上折桂问鼎、摘金夺银,交大密西根学院、致远学院等所育学子堪比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生或潜心治学﹑创新求真、厚积薄发,或扎根基层﹑学以致用﹑领军行业。

  ——学术研究乃立校之魂。“问题导向”的学术探究正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体现学校创新活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多年拔得头筹,科研成果连续两年入选“《SCIENCE》世界十大科学突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已被攻克,全氟离子膜为国家填补了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发现频出,国内外学术影响力快速跃升。

  这些创新实践已经结出硕果,学校被誉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大学之一。在国内大学排名中稳居国内前列,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进入世界两百强,法国总统、英国首相同年相继来访,学校的国际知名度日益扩大。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构建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卓越的三大创新体系,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展望未来,交大人要继续秉持与日俱进的创新意识和敢为人先的创新胆略,努力实现三大转变。其一,在发展模式上,要从“行政主导”转变为“学术主导”,学术至上、教授治学。其二,在管理模式上,要从“校办院”转变为“院办校”,强化院为实体,激发创新活力。其三,在激励方式上,要从“学校要求发展”转变为“师生自我价值实现”,让所有师生放飞希望,成就梦想。未来的交通大学,必将是一所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科技成果和人文思想交相辉映,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贡献卓著的一流大学。在这个充满大爱的校园里,教师享有尊严感,学生富有自豪感,管理人员拥有成就感,校友则为世界一流之母校倍有荣誉感!

  宣怀旧路,花开花谢;叔同长亭,桃李芳菲。老中院前的梧桐依然繁茂,大草坪旁“与日俱进”的日晷依然精准,执信西斋前的“饮水思源”碑依然矗立,它们记录了交大118年来的变迁与发展,并将见证百年交大新的荣耀与辉煌!

  各位校友、全体交大人,我们曾经遐想的愿景已然显现,交大一流之梦已不再遥远。吾辈当传承储才、强国、兴邦之使命,弘扬交大之精神,为民族之复兴,社会之进步,人类之文明,再创百年辉煌!

版权所有:2017年 上海交通大学党政办公室 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沪交ICP备20180221

技术支持: 上海维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