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要坚持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去大部分高校都锁定了两个目标:“面上覆盖”和“点上突破”。“面上覆盖”,是通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使全校学生得到创新创业氛围的熏陶、感染和洗礼,收获终生受用的创新精神、创造理念和创业意识;“点上突破”是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创业课程,创投导师、创业导师团指导和辅导,创业苗圃预孵化和资金支持,培养部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成为未来的企业家。  

       按照《意见》要求,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如何围绕双创教改做好创新文章?笔者认为,当下应着力突破“四个壁垒”:其一是课程壁垒。打破通识课、选修课、专业课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界限,既要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意、创造的精神和理念,也要把创新创业课程放在通识教育体系中予以重点建设;其二是师资壁垒。不仅仅在学校现有教师队伍中,选拔一定规模的教师对其进行创业教育的系统培训,形成一支稳定的“创业教师”队伍。同时也要重点吸引和凝聚一批有丰富创业指导经验、有一定学理和学术基础的校外企业家来校担任“创业讲师”“创业导师”和“创投导师”。通过“四师制”建设,促进校内外、海内外、专兼职、学界和产业界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其三是校际壁垒。各高校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除了为创新创业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提供保障和渠道外,也要为更多学生进行校际之间的创新创业访学提供平台和通道;其四是教育和实践、孵化的壁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着眼点和落脚点在教育。但从学生的视角,对学生有更大激励和示范效应的却往往是那些在创新创业实践、孵化上取得显著成果的“种子选手”。充分利用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创业苗圃、孵化器等各类载体,既能推动更高比例大学生参与实践和孵化,又能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  

       双创教育改革要成为综合改革的引领与示范,以学生为本不失为最佳探索路径:一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分享式、模拟式和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生动力,以创业目标为指引,启迪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使知识和实践一贯化,这正是整个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愿景和方向;二是大力培养学生的不确定性思维。许多学生经过高中的题海战术和应试竞争,训练和养成的更多是确定性思维。创新创业教育则更为聚焦和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冒险意识和敢为人先的勇气,这和整个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强调和鼓励学生养成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无疑也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创业学院院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6.08.06 第03版 创客  

原文:双创教改“重捶”创新响鼓

 

 

[作者]: 朱健
[摄影]:
[供稿单位]:

版权所有:2017年 上海交通大学党政办公室 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沪交ICP备20180221

技术支持: 上海维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