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上海交大校长张杰:如何从研究型大学迈向创新型大学
[发布时间]: 2016年12月26日
张杰引用他最喜欢的一段冯友兰先生的文字作为讲演的结束语:“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驱动力能否由要素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转型为一个创新型国家。这也是中国研究型大学的一次重要发展机遇。如果中国研究型大学能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和源泉,实现向创新型大学的转型的话,就能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不可或缺的贡献。”《交大2020》,这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基础规划。
张杰在报告中
海外本土同台建立“长聘教职”体系
上海交大从2006年就开始启动人事制度改革,首先以合同聘任制打破了传统的 “终身制”,并逐步向以 “Tenure-track(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注:长聘教职,亦有译:终身教职)”体系为核心的师资队伍过渡,由点及面,逐步推广到全校。
人事制度改革的三步走,首先是从增量改革开始的。自2007年起,交大筹集经费,大规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构建了交大师资队伍最初的“Tenure-track”体系。
当引进的人才数目达到数百人的规模后,交大于2010年启动了人事制度第二步改革,“存量改革”,亦即在现有师资队伍中开展分类发展改革,从与学校规划发展目标匹配的目标定位、分类发展、考核体系、薪酬体系改革四方面着手,逐步构建以“tenure-track”体系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在薪酬体系改革方面,交大从2010年开始启动改革,通过5年左右的持续努力,改革了教师的收入结构,在年收入提高的同时,也将科研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平均比重减少到10%左右,从根本上确立了创新人才培养为创新型大学的第一使命。
人事制度第三步改革是从2015年开始,在对由海外引进的人才已实行“Tenure-track制的基础上,和在试点学院对原有师资队伍进行分类发展改革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启动向“Tenure-track”制过渡,预计于20020年前后完成以“tenure-track”制为核心的世界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交大的人事制度改革已见成效,从海外引进的人才人数达到了692个,原有师资队伍中的教师中进入“Tenure”体系的有268人,足见标准之高、选择之严。通过专门筹资建立的“SMC-晨星学者奖励计划”,交大在过去的8年内,持续支持了1383位35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发展。通过有效的人事制度设计,使得交大原有的师资队伍与海外引进的师资队伍在“tenure-track”体系上的同台竞技和共同发展。
今年文科竞争性科研经费也会破亿
延续这个发展态势,到2020年,交大的主要学术指标完全可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但是,交大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一所真正的创新型大学,而真正的创新型大学不但要体现在学术指标上,更加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对国家和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这就要求学校具有强大的整体创新能力。
在《交大2020》发展规划中制定的发展路线图基础上,交大在17个学术领域确定了107个重要问题,凝聚师生投身有组织的“大科研”兴趣。在上述学术领域陆续成立了20个左右科研大团队和交叉学科研究院,致力于在更短的时间内,将师生个体的创新活力转化为团队和学校的整体创新能力。
比如,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方面,交大组建了包括暗物质直接探测、青蒿素人工合成、激光核聚变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团队;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交大建立了包括高新船舶和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水体污染综合生态治理研究院、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研究院、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高温超导应用研究院、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团队;在文理交叉学科方面,形成了跨学院的国家战略研究、城市治理研究、东京审判研究、质量发展研究、海洋战略研究、舆论学研究等研究团队和研究院。
尽管取消了对发表论文的现金奖励,上海交大的SCI论文数和卓越论文数还是实现了快速增长,到2015年成为全国高校第一;国际论文总被引数,达到全国高校第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总项目数、总经费数、面上项目数以及青年项目数等都连续数年全国高校第一,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交大充分激发了的创新活力。
与此同时,交大的文科建设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文科竞争性科研经费在过去的10年里增长了5倍,2016年文科竞争性科研经费会突破1亿元,跨入国内文科科研经费大体量高校的行列。近年来交大在世界几大排名系统中的名次也在快速上升,整体实力快速逼近全球百强。
逾七成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创新活动
大学的本质决定了大学一定是以学术追求为灵魂的学术共同体,是高智商、多元化、长周期的复杂体系。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目标是在2020年前后逐步变成一个靠制度激励产生内生驱动力的创新型大学。
在人才培养方面,上海交大正在经历着更加根本的改革。通过交大致远学院、交大密西根学院、交大巴黎高科学院等试点学院,探索着不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比如,致远学院通过创新性的整合式教育模式,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教学与科研的整合、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并采取了一系列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创新举措,包括开设由名师主讲的导论课,以扩展学生视野和发掘学生内在兴趣、通过贯穿四年的各种小班研讨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通过本科生参与前沿科研训练激发学生创新潜质等。
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好奇心的动力。至今为止,致远学院学生就读期间,在国际知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4篇,获得国家和国际各类奖项285个,359名毕业生中90%以上选择了继续深造。 float:none;
近期,致远学院又荣获两项全球教育创新奖,评委会对致远学院项目的评价是:“致远学院的使命是将‘好奇心驱动的学习’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如何促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有学习追求和自主创新活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有效地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将这种好奇心转变为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学习动力与激励手段。致远学院营造了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致远学院现已从原来仅以基础学科方向为主扩展为辐射全校的“致远荣誉计划”,将进一步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近期,“致远模式”在已有近20个致远卫星实验室的基础上,在国家“双创基地试点项目”支持下,全面启动“致远创新研究中心”建设 ,致力于进一步强化激发学生奇思妙想的交叉学科创新实验研究平台,尽快让全体交大学生从中受益。交大每年有70%以上的学生参加各类的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些创新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激励。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一流创新型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全体交大人共同的梦想,也是我们发展的决心。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日前在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双一流”建设专题研讨会上作了这一题为《迈向创新型大学》的主题报告,发表前经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编辑节选】
来源:上观新闻 2016.12.26
原文: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院士:如何从研究型大学迈向创新型大学
[作者]: 张杰
[摄影]:
[供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