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9日 责任编辑:王加振
2019年3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张元济讲堂召开学报中长期专栏规划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学报编委会主任顾锋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学报主编彭青龙主持。


会上,彭青龙对学报的历史、现状、同行比较进行了系统梳理,对未来的重点工作思路做了汇报。他表示,新时代对学报提出了新要求,我们需要理清学报的作者是哪些人、读者是哪些人这一重要问题,争取把交大学报变成新思想,新知识,新范式的生产、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的主编团队,还有编辑部的同志,都要不断学习,领会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定立场,爱岗敬业,提高专业素养,在实践当中创新有为。交大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学报建设也要跟上这一步伐,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相信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和学者同仁的帮助和支持下,交大学报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期刊中心主任谈毅、文科建设处处长吴建南,以及与会专家学者罗守贵、钮卫星、关增建、徐家良、刘念才、李本乾、单世联、徐剑、程兆奇、陆邵明、童清艳、刘维、陈华栋等教授先后发言,分别对办刊方向和编辑部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学报办好关键在于有优质稿源,要建设优秀作者队伍和专家队伍,要与各学科有潜力的青年学者交朋友;要主动结合交大精品文科建设,关注学科交叉,将交大文科高被引作者、高被引论文与学报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树立交大品牌;既要关注时代热点和文章引用率,也要注重文章的学术性、思想性;对于未来的扩容、特定学科领域的专辑建设早做详细规划;建立一支优秀的编辑队伍,提升编辑的专业素养;注重网站建设与宣传推广,与作者和读者良性互动。

顾锋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校高度重视交大文科学报发展,文科学报的改革对后续的期刊整改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文科学报是学校的“名片”,是学术交流的平台,办好学报的核心就是处理好作者群、审稿专家群、读者群三个群的关系,在宣传传播上要重视信息的通达性、互动性。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学报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希望编委会、主编团队和编辑部要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改进工作的途径,大家共同努力,把这个“名片”擦得更亮,把学报质量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