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科”知识体系构建与“一流期刊”建设高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2019年10月12日 责任编辑:王加振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科技的人文转向”已成为时代和世界发展的潮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人文学刊与学科建设是期刊面临的重要机遇。为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之际,2019年10月1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的中国“新文科”知识体系构建与“一流期刊”建设高端论坛在徐汇校区总办公厅二楼会议室举行。50余位来自国内的重要刊物主编、著名人文学者及上海交通大学文科院系领导、专家应邀参加此次盛会。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出席了开幕式和论坛,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蔡云泽主持。

20191012_003017_731.jpg

 

顾锋首先热烈欢迎了到场的专家,回顾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史,“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表明加快“一流文科”建设是新时期上海交大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作为一所理工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非常注重对接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按照学科群集中建设和配置资源,建设一批问题导向的跨学科综合交叉平台和高水平智库,努力打造学科高峰,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提升。把科技人文的大旗举得更高,把创新的号角吹得更响,期待在座专家提出真知灼见,促进共同发展。

20191012_003205_539.jpg

随后论坛正式开始,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吴建南主持了主旨报告部分。《中国社会科学》总编、《文学评论》主编、中国社科院前副院长张江首先肯定了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学报近年来的贡献和发展,随后就人文与科学的融合问题提出了见解,他指出,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学报出路在科学哲学,要学习自然科学中的科学精神,量子场论等非常前沿的研究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要做好科学和人文的交叉和融合,找准方向和爆发点是文科学报未来应着眼的方向。

20191012_003320_856.jpg

20191012_003327_259.jpg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彭青龙回顾了文科学报的历史,党委领导、学科办刊、专业运营、创新引领。40年风雨兼程,从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到入选CSSCI再到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已经建成一批有特色的学术栏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大文科学报英文版的出版规划,在文科学报后续发展中,应紧紧抓住第四次科技浪潮赋予中国的历史机遇,主动担起建设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担当,为世界科技人文的进步和话语体系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91012_003338_498.jpg

本次论坛分上下半场进行,上半场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王宁主持,就中国“新文科”知识体系构建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中国“新文科”知识体系与第四次科技革命问题展开讨论。九位专家学者分别进行发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主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朝戈金强调人文科学的意义是不可替代的,探讨了国外的相关文科建设的现状,并列举了口头传统和国际史诗、计算民俗学等新兴课题。

20191012_003353_566.jpg

下半场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主持,六位专家学者以跨学科研究与学术评价体系和 “一流期刊”内涵建设路径为议题继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20191012_003405_459.jpg

《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国内一流文科学报相关编辑、学者从各自的期刊经验出发,《外国教学》执行主编、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和平提出应借助新技术的手段,研究新的成果来为文科建设提供新范式、新技术,要把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最新的成果应用到文科建设中来。 随后,他代表西安外国语大学送上校际礼物——“丝绸之路”画卷。

20191012_003414_240.jpg

论坛一直持续了四个多小时,大家仍意犹未尽。专家们的发言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学报学科发展的战略问题;二是“新文科”的内涵的探讨以及人文与科技融合的技巧和方法;三是在交叉学科发展过程当中,人文学科定位的确立;四是评价建设体系的问题。我们要有共同的情怀和梦想,形成自己的办刊特色,创建自己的品牌,不断提升刊物影响力。

20191012_003427_111.jpg

 新文科建设在注重传统文科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人文社会科学新兴研究领域和跨学科研究,在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的集约化统筹协调下,新文科将得到一个与不同领域学科交融发展的优质平台。中心将与业界同仁一起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文科发展及一流期刊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附校内外参与此次论坛的嘉宾名单:

 

校外嘉宾

微信图片_20191012083903.jpg

 

微信图片_20191012084012.jpg

 

校内嘉宾

微信图片_20191012084308.jpg

微信图片_20191012084313.jpg

袁捷
查建国 房敏婕
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

版权所有:2017年 上海交通大学党政办公室 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沪交ICP备20180221

技术支持: 上海维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