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9日 责任编辑:赵浩东
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5月17日,“敦煌文化守望者”第三期出征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文博楼会议中心举行。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校长范泉,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主任张凯、党总支书记张丹丹、副主任丁东锋、党总支副书记罗莹,校友总会办公室副主任张立强,海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原文明办副主任汪佳莹,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理事吴文峰、陆强,携程旅游—鸿鹄逸游品牌总监戴宇,敦煌文化守望者1-3期代表和领队,以及在校师生代表共同出席。出征仪式由张凯主持。
顾锋指出, “敦煌文化守望者”是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心血结晶,是交大文博育人工作的丰硕成果,也是交大“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重要内容。他期待敦煌文化的守望者们,以守望敦煌的实际行动,鼓舞每一位中华儿女争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和传播者,使中华文化在激荡的世界文化中创新发展,充满自信地走向伟大复兴。
张先堂从“为什么要守望敦煌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守望敦煌文化”以及“我们怎样做好敦煌文化守望者”三个方面,深入阐释了守望敦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他强调,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宝藏,更是人类多元文明交融荟萃的结晶。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人,以丰富多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走近敦煌,让大众领略敦煌文化世界遗产的风采。
陆强从“敦煌文化守望者”的项目产生、招募、评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的整体情况。同时也对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提出希望,期待他们在未来守望敦煌文化之旅中,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践行好“从文化出发,向公益而行”的使命价值。
出征仪式还特别邀请顾健、罗丹、罗伊尔、王文杰、谢焕、赵宇六位1-2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代表们,就“敦煌文化守望者,为什么?”的主题进行分享。代表深情讲述了自己为何结缘敦煌、如何践行守望敦煌的“传播计划”等。这段难忘的历程带给了他们丰富的人生体验,他们传播敦煌,也被敦煌改变,敦煌已成为他们一生的标签。
出征仪式上,《守望敦煌》的宣传视频将活动推向高潮。第三期10位“敦煌文化守望者”——王实、崔新宇、蒋理、杨翻、张春晓、铁锚、郭睿婷、蔡一晨、梁益嘉、徐赟,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身份,但此时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敦煌文化守望者”。他们表示,今后将结合专业背景和工作实践,将敦煌的千年之美展现给更多的人。
范泉为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们授予工作证;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保护技术室副主任陈晓俊作为第三期总领队接受张先堂的授旗;自此,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整装待发。敦煌文化守望者从上海交大出发,未来他们不仅成为“学习者”、“传承者”,更将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事业的开拓者,守护着深邃博大的璀璨文化。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保护、研究、弘扬、传承敦煌文化的行列中时,敦煌的千年文明一定会被赋予更大的力量,为时代、为未来点亮更多的希望。
当天上午,张先堂受邀在学校文博楼做题为《敦煌文化艺术与丝绸之路》精彩讲座,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张张生动的图片,带领交大师生解读敦煌为何成为“中西咽喉之地”,感悟千年敦煌文化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绽放的独特光彩。
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一个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是以文化保护与传播为目标的知识赋能型文化公益行动,由敦煌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联合发起。项目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招募来自各个领域的10名志愿者,在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进行为期40天的体验式培训与上岗,参与到莫高窟各项保护与传承工作,并通过专业化培训实现莫高窟需求与文化志愿者能力的精准匹配,进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与创新。
上海交大历来注重“以文化人、以史育人”, 其中尤其重视博物馆文化对师生的涵养与熏陶,目前已经打造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程及美术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李政道图书馆共同组成的博物馆群落。自上海交大与敦煌研究院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在上海交大文化发展基金的支持下,已经成功开展了“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并陆续举办了“堂[TANG]·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敦煌文博管理研习营”及“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等一系列高品质活动。近期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在其“美育讲堂”项目中推出了敦煌文化系列课程,旨在让广大学生能打破时空限制,学习敦煌艺术,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丰富学生的艺术认知。未来,更多的交大人将投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推动构建更加持久、深层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