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5日 责任编辑:陈柳华
语言是人类身心健康状况的外显标志物。自古以来,我国中医就通过观察气息、音调、语速等言语状态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语言与健康研究既是语言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切实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增进我国民生福祉的重要担当。
第二语言学习一直以来被看作是了解他国文化,获取国外信息,与目的语使用者进行交流的途径。近年来,研究发现二语学习对人类健康也有着重要作用,二语研究也因此被提升到人类健康的高度,并在国际二语研究中逐渐兴起。在此背景下,2022年10月22日至23日,第七届中国二语习得研究高端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在沪举办。来自剑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爱丁堡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发言,集中研讨双语与人类健康。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吸引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等专家学者参会。论坛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陶庆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常委、副校长张安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作为“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交大积极推进学校创新导向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和人才培养。此次外国语学院整合校内学科优势,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多家学院、单位共同成立语言与健康研究院是学校学科交叉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交大学科发展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表现。同时,张安胜对郑天慧老师及其家人对学校发展给予的宝贵支持表示感谢,并预祝第七届中国二语习得研究高端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揭牌与捐赠仪式顺利举行。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专业委员会会长杨连瑞对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师生表示诚挚欢迎。他表示,本次会议既是二语习得研究的年度盛会,也是见证上海交通大学语言学交叉融合发展的重要时刻。中国二语习得研究将继续开展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更加积极地为我国新时期的外语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语言生活、生命健康、国际交流等作出进一步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丁剑代表学院向学校领导、二语习得专业委员会、郑天慧老师及家人、校内外专家和其他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外国语学院近年来依托交大的综合学科优势,积极探索学科交叉研究,在语言与健康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的成立将进一步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构建研究理论体系,促进成果转化,为健康中国战略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新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常辉对语言与健康研究院做了整体介绍。研究院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共同建立,致力于构建我国语言科学理论知识体系,将为广大科研、医疗和康复机构提供优质的基础研究成果和继续教育机会,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科研和育人平台。
研究院经过多年的蓄力,已在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或精神障碍人群语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学术成果,并获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同时在失语症患者语料库建设、语言能力评估、言语和非言语特征分析、老年人语言退化与康复,以及抑郁症人群的语言研究与辅助诊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英国剑桥大学语言科学中心、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心理与语言科学学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言语-语言-听力科学系、神经行为发展研究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交流科学与障碍学系、美国西北大学沟通障碍学院等一流高校、重要研究单位的学者和专家,以及上海阳光康复中心、日照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为研究院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未来,研究院将以其前沿性、创新性和科学性,服务学校发展战略、社会群众需求以及“健康中国”愿景。
依托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特色,交大外国语学院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与文理医工交叉发展路径。2017年设立“本科生导师制”,并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和本科生研究计划相结合,从入学开始培养学子学术志趣。在语言健康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2017年至2021年,学院先后有17名学子赴剑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洪堡大学、麻省总医院健康医学院等世界名校或机构深造语言健康相关专业。
服务“健康中国”,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成立,并举行“彭凤珍基金”捐赠仪式
上午九点,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语言学界著名学者杨亦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安胜、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常辉、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博平共同为研究院揭牌。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正式成立。
语言学界著名学者杨亦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丁红卫、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俞凯教授分别为研究院的成立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退休教授郑天慧慷慨捐资30万元设立“彭凤珍基金”,支持研究院的科学研究,助力语言健康研究事业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发展联络处处长程骄杰、丁剑、郑天慧老师共同签订合作协议。
张安胜为郑天慧老师亲自颁发捐赠证书及感谢信,并合影留念。
郑天慧老师对爱妻彭凤珍老师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回顾彭老师在交大外院兢兢业业的工作经历,并以妻子的名义在外院设立“彭凤珍基金”,衷心祝愿语言与健康研究院在今后取得更多科研成果,造福人类健康。
常辉缅怀彭凤珍老师,向郑天慧老师及其家人表达衷心的感谢及敬意。并表示,未来,将把研究院工作做好做扎实,更好地造福语言障碍患者以及与语言相关的身心健康障碍人群,使其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地,不辜负郑老师、彭老师及其家人的期望与信任。
聚焦前沿领域,国内外专家探讨语言与健康问题
开幕式后,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双语与健康”(Bilingualism and Wellbeing)主题进行了发言,从不同视角探讨二语学习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论坛另组织分会场小组报告,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展开圆桌研讨。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杨亦鸣清晰梳理了语言障碍的研究历程以及中国临床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江苏师范大学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工作。清华大学教授崔刚阐述语言同人类的认知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二语学习等语言训练活动有益于儿童和青少年大脑发育,能减缓大脑衰退,还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围绕“语言学和神经科学”主题,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博士马修·瓦伦斯基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失语症患者在句子理解上的障碍特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倪传斌探讨外语对五种感知的影响,阐述母语与外语对五感影响方面的具体差异。
围绕“失语症的诊断与康复”主题,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张玉梅基于神经影像学技术,探讨失语症的评价与康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主任席艳玲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和白质纤维追踪技术,对卒中后运动性汉语失语症患者和维吾尔语失语症患者进行了多模态的神经影像研究。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谢欲晓结合大量临床经验,分享失语症康复方案的优化设计。
围绕“二语习得与人类健康”主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袁博平探讨在“健康中国”战略中,语言学与二语研究服务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的可行性。剑桥大学教授拿破仑·卡特索斯探讨二语(多语)环境对于自闭症儿童认知的积极影响。爱丁堡大学教授托马斯·贝克强调双语学习对于失语症和痴呆症等大脑疾病研究的重要性,探讨生命不同周期学习外语对大脑产生的积极影响。剑桥大学教授珍妮·吉布森则具体汇报了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中向好发展的实验结果。
圆桌讨论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徐锦芬、上海阳光康复中心医生钱倩、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张京鱼分别从语言和医学角度出发,在圆桌讨论环节发言,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研讨,碰撞学科思维火花。
小组发言合影
此外,论坛还举行了四个小组发言,来自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及师生在线上积极研讨,共同探究二语习得和语言与健康问题。
闭幕式上,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徐锦芬教授做总结发言。她向线上线下的参会师生表示衷心感谢,以“主题新颖、层次高端、学科跨界、内容丰富”评价本届论坛,并在讲话中表示,二语习得领域大有可为,希望领域内的老师共同努力,为学界作出更多贡献。
最后,山东大学外语学院王俊菊教授代表第十届年会承办方单位发言。她向各位师生介绍第十届中国二语习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筹备情况,欢迎学界师生明年再次相聚。
会议期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专业委员会特别举办了戴炜栋教授颁发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以此感谢戴炜栋教授在二语习得领域和中国外语教育事业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