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1日
今天(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6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座谈会在闵行校区文博楼会议中心召开。今年学校共有87位党龄50年的老党员。校党委书记杨振斌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代表颁发纪念章。



新党员代表满怀敬意向前辈献上鲜花,并从老党员手中接过赠书《思源·初心》《永励后昆——张永和纪念文集》,赓续传承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坚定初心和崇高信仰。
原副校长盛焕烨、原校党委副书记潘永华、原信息安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佩筠、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席教授陈锡喜作为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代表发言,深情表达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学校事业的无限热爱,彰显了老一辈共产党员以事业为重、以奉献为荣的质朴情怀。
盛焕烨说,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革命前辈为新中国成立及中华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牺牲与不朽贡献,永远值得后辈敬仰、学习。他始终不忘初心,在党的培养下努力奋斗,1965年大学毕业后便参与核潜艇等国之重器研发等。改革开放后,他作为第一批出国进修教师之一,刻苦学习,将先进技术和经验带回国内。回国后,担任计算机系领导,推动教学改革,建立国际合作项目,助力学科发展。担任学校领导后,他积极落实改革开放政策、改善财政状况、实施教职工住房改革,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退休后,他担任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在市委统战部领导下,做好归国留学生工作,使同学会成为“留学报国的人才库、建言献策的智囊团、民间外交的生力军”。他谈到自己50年党龄在中国共产党104年光荣历史中的渺小,表示要学习先辈精神,承担时代责任,将光荣事业传递给年轻接班人,向着共产主义目标砥砺奋进。
潘永华谈到,自己一生与“江”结缘,从黄浦江畔出生,到黑龙江插队,再到香港工作,跨越了不同的地域与时代。他17 岁到黑龙江农村插队,度过了难忘的青春岁月。艰苦的农村生活磨炼了意志,也让他深入了解了中国基层社会。进入交大读书后,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多次获奖,并在体育比赛中打破校纪录。毕业后,他留校工作,历经多个重要岗位,积极探索学生发展规律,推动学校多项改革与发展,参与了百年校庆和闵行校区建设等工作。2001年底,他受委派到香港中联办工作,亲身经历“一国两制”伟大实践,面对复杂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他和同事们承受巨大压力,圆满完成任务。潘永华表示,回顾一生,感恩党组织的培养、师长的教诲和同志们的帮助,感恩时代与祖国。他坚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将继续支持学校发展、关心青年成长,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王佩筠深情回顾了在党的培养下,从一名普通学生成长为光荣的共产党员,扎根交大五十四载的奋斗历程。她谈到,矢志入党源自家庭影响,父亲的教诲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心向共产党的种子。入党后,她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多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她曾参与“水下激光电视”项目,克服艰难险阻,为项目成功贡献力量;担任学生工作时,全身心投入,关心学生成长;退休后,担任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和多个学院关工委副主任,牵头组织“交阳共建”支教活动,助力偏远地区教育发展,引导青年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王佩筠表示,五十年党龄是荣光更是鞭策,纪念章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她将继续发挥特长,为党的事业和青年成长贡献力量。她寄语年轻同志,珍惜时代机遇,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续写辉煌篇章。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陈锡喜入党50年,从教50年,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他秉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初心,在不同时代赋予其具体内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了以教育事业为业、为荣、为生的信念。在教学中,他强调“理直气壮”讲马列,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避免教条主义、实用主义、形式主义和泛娱乐化等倾向,引导学生强化经典意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智慧,并从问题出发进行创新。在博士生培养方面,他严把入口关,通过确立学科意识、经典意识、问题意识,及“售后服务”等方式,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助力他们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的中坚力量。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擦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底色。

杨振斌向全校师生党员致以节日问候,向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老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他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和交大党组织建立100周年的奋斗岁月,生动讲述了交大先辈们爱国奉献、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光荣传统,勉励全体党员从交大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基因接续传承。杨振斌指出,站在历史的百年坐标上,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形势变化,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在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杨振斌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担当作为,成为攻坚克难的“主心骨”和“桥头堡”,全体党员干部要走在前做表率,当好改革发展的“领头雁”和“实干家”,全体师生党员要积极投身强国建设,争做岗位上的“先锋岗”和“排头兵”,持续巩固和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加坚实的交大力量。
8位老党员代表永不褪色的入党初心
(按入党时间先后排序)

潘永华,校党委原副书记,197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初心:我是工人家庭的后代,从小受到党的阳光雨露哺育,对党怀有深厚的阶级情感。作为一个革命青年,共产主义就是自己努力奋斗的方向,为了使自己更多得到党的培养教育,真正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感想寄语:回首入党五十年,从知青下乡的艰苦岁月,到交大的求知、工作时光,再到香港中联办亲身经历“一国两制”实践,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培养与时代机遇。感恩组织,感恩师长,感恩一路相伴的同志与朋友。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希望你们珍惜时代赋予的机遇,努力学习,增强党性,将初心使命落实到实践中;无论身处何方,都要牢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文杰,体育系原副系主任、教授,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初心:敬爱的党,是您给了我生命。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我深刻懂得了螺丝钉只有当它紧紧拧在机器上,才能发挥作用,一个人只有把自己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紧密联结起来,才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我沐浴着党的阳光成长为革命事业接班人,展望未来前程,我决心紧跟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献出自己的一切。
感想寄语:在党50年,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作为交大的党员教师,热爱交大,热爱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真情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腔热情耕耘在体育教育领域,在教学、群体、竞赛、科研及社会服务各方面努力工作,积极奉献。青年朋友们,时代的接力棒将交到你们手中,要心怀天下,脚踏实地,不负青春韶华,以热血与智慧续写奋斗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卓越才华。

张增泰,校工会原主席,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初心:为了在党的直接教育和指挥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为了完成青年一代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为了将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进行到底,我提出入党申请。我决心把一切献给党,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承诺。恳切希望党组织帮助我、考验我!
感想寄语:我们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与祖国和人民同命运共奋斗。入党后,更加努力在教学、科研与管理岗位上踏实工作,尽心尽责;无条件服从党组织需要与安排,以无愧于人民教师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青年朋友们身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时代,身逢交大向世界一流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衷心期望你们不负时代、不负光阴、不负华夏与交大荣光,坚守正道、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用青春的热血点燃梦想,在顽强的拼搏中书写无悔的人生!

吴毅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院长、教授,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初心:丹心赤胆满腔血,换全球万紫千红。我是一个工人阶级的子弟,从童年、少年时代的红领巾,到共青团员,都是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耀和指引下成长的。我要以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大风大浪中锻炼自己,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请党考察我吧!
感想寄语:获此纪念章,我满怀感恩。这枚纪念章承载着党对老党员的深切关怀。从青年时扎根焊接技术攻关,到带领团队打破国外垄断;从三尺讲台培育英才,到推动学科跻身国际前沿,我始终坚信:个人理想唯有融入国家需要,方能迸发永恒光芒。愿我们的青年以“啄木鸟般的执着”锤炼本领,用汗水浇灌理想之花;以包容谦逊的胸怀尊重同行,在合作中凝聚创新伟力,将青春热血汇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海洋!

王佩筠,原信息安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197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初心:我出生于工人家庭,党的教育、老一辈的忆苦思甜,使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立下志愿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要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发扬青年人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在斗争实践中不断接受党的考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感想寄语: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我倍感光荣和自豪。五十年党龄,见证了我从一名初中毕业生成长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历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培养和交大的信任。党组织的关怀指引和同志们的帮助激励我在科研、思政、管理等岗位上尽心奉献。退休后,我仍致力于青年思想教育,其中“交阳共建”支教活动是我最欣慰的事业。青年学生们,希望你们坚定信仰、脚踏实地,在奋斗中锤炼本领,在奉献中实现价值;传承红色基因,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盛焕烨,原副校长,197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初心: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我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干一辈子革命,誓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感想寄语: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从站起来逐步富起来,当前正在走向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交大的发展变化也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把交大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我愿为此奋斗终身。

陈锡喜,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席教授,197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初心: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自小没受过旧社会的压迫之苦,之所以能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有一定觉悟的革命青年,全靠党的哺育。忆及我所取得的每项成绩,都是党教育的结果。我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主动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大。我决心将今天提出的入党申请作为继续革命的新起点和动力,不断鞭策自己,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感想寄语:我是共和国同龄人,入党经历半百岁月,又恰逢从事思政课教学研究50年。两个50年,我多次获奖,感觉分量最重的是全国思政课优秀教师、全国百名“两课”优秀教师、校教书育人一等奖等荣誉。我带过的30多位博士,基本都从事思政课教学研究并取得全国同行公认的成绩,因为他们确立了学科意识、经典意识和问题意识。我以此“三大意识”寄语各位青年才俊。

莫光成,原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197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初心:亲爱的党,我虽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但我的父母曾和千百万劳动人民一样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对万恶的旧社会也有着同样的仇恨。我的父亲重病,被资本家踢出厂门,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上海,把父亲送进医院,治好了他的病,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我深深体会到没有党就没有我们家的一切。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交给党安排。请党组织考验我吧!
感想寄语: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当年在鲜红党旗下的庄严宣誓,犹在耳畔回响。感谢党组织的教育培养,感激交大提供的成长发展平台。我长期从事组织人事工作,深知责任重大,注意把好选人用人关,积极培育青年干部。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注重引育并举,挖掘人才、搭建平台,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努力为学院筑牢人才根基。这枚纪念章是一份厚重的责任。如今虽已古稀,但我会永葆初心,把对党忠诚、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传承给年轻同志,继续为校、院的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蓄能发热。
参会学生代表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燃料电池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毕天滋说,聆听老党员的发言,深受触动,对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由衷敬佩。老党员们用一生践行初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他们的经历生动诠释了中共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这也为我今后的支部工作提供了宝贵指导,激励我更加用心组织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我将以老党员为榜样,扎根岗位、服务同学,以青春之姿,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合格答卷。